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MPEG—4 系统浅谈(一)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1978  更新时间:2007-5-18 2:51:39  文章录入:啊祖  责任编辑:啊祖

>  [提要]本文力求简明地阐述MPEG—4系统的内容和特点,并部分地与MPEG—2系统做了简要的比较。

  1 引言

  MPEG—4标准的目标与以往MPEG一1/2标准有了很大的不同,眼光更为远大,应用前景也更为广阔。MPEG-4的主要目标是:

  a.基于对象的压缩标准;

  b.具有可交互性;

  c. 码率的宽范围适应性(5k~10Mbit/s)。

  由于以上所确定的目标,给MPEG—4带来了许多变化,例如:强调了低码率(5~64kb/s)的编码标准,对H263的兼容扩展,加强了MPEG一4标准在互联网上的应用适应性。这些目标所带来的变化在MPEG—4系统中有了更多的体现。总之,MPEG—4标准在使用技术的先进性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一方面是由于多媒体技术发展成就的,另一方面也是用户需求不断提高推动的。

  2 MPEG—4系统

  正是由于上述MPEG—4标准目标的特点,决定了MPEG—4系统的特殊性或者说是与以前MPEG—1/2系统的不同。可以说,MPEG一4系统的内容和特点与上述MPEG—4标准的目标是密不可分的。

  MPEG—4 System 规范了标准的整体结构,并且定义了MPEG—4 Visual和MPEG—4 Audio如何合成在一起,此外还包括多路复用、同步和缓存管理。MPEG—4 System引入了BIFS的概念(BInary Format for Scence)。BIFS定义了MPEG—4的许多交互性的内容。所有关于媒体对象、场景描述的信息或是控制信息都包含在基本码流中。基本码流是信息的载体。基本码流包含由标签或指针,叫做对象描述子。对象描述子描述了构成MPEG—4流的基本元素并决定了MPEG—4流是如何在接收端解码的。对象描述子能使接收端识别出送来的媒体类型并正确地重现它。这允许内容的作者决定媒体对象的层次并将无信息加入到媒体流中。所有基本流都在同步层中进行存储。同步层确保基本流使用公用的系统来传输时间和帧信息。这里先做一简单地介绍,后面再详细介绍。MPEG—4系统的组成内容如下:

  系统解码器模型,这是每一个系统都应该有的特殊模型;

  场景描述(Scence DescriPtion);

  对象描述框架(Object Description Framework);

  基本码流同步(同步层);

  MPEG—J;

  基本码流的多路合成。

  这六大部分基本上概括MPEG—4的系统的主要内容。

  2.1 系统解码器模型

  系统解码器模型(SDM:System Decoder Model)提供了对MPEG—4终端行为的一种抽象描述。目的是在接收端重构使场景得以重现的AV信息时,允许发送端能够预测接收端是如何根据缓冲区管理和同步信息进行动作的。系统解码模型包括定时模型和缓冲区模型。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