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MPLS的概念、原理与作用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2053  更新时间:2007-5-18 3:01:19  文章录入:啊祖  责任编辑:啊祖

p>  什么是MPLS?

  MPLS是一个可以在多种第二层媒质上进行标记交换的网络技术。这一技术结合了第二层的交换和第三层路由的特点,将第二层的基础设施和第三层的路由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三层的路由在网络的边缘实施,而在MPLS的网络核心采用第二层交换。

  MPLS通过在每一个节点的标签交换来实现包的转发。它不改变现有的路由协议,并可以在多种第二层的物理媒质上实施,目前有ATM、FR(帧中继)、Ethernet以及PPP等媒质。

  通过MPLS,第三层的路由可以得到第二层技术的很好补充,充分发挥第二层良好的流量设计管理以及第三层 “Hop-By-Hop(逐跳寻径)”路由的灵活性,以实现端到端的QoS保证。

  让我们来打一个比方。最简单的无外乎我们日常的走路。

  我们从A地走到B地的方法大体有三种:一种是大概朝着一个方向走,直到走到了为止,就像我们所熟知的“南辕北辙”的故事;另外一种方式却截然相反,就是每过一个街区就问一次路,“我要去B地,下一步怎么走?”,就像我们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生怕走错了路会遇到危险;最后一种情况就是在出发前就查好地图,知道如何才能到达B地,“朝东走5个街区,再向右转第6个街区就是”。

  这三种情况如果和我们的包传输方式关联的话,不难想像分别是广播、逐跳寻径以及源路由。

  当然,如果我们是跟在向导后面走,就会存在第四种走法。向导可以在走过的路上做好标记,你只要沿着标记的指示走就可以了。而这,就是“标记交换”,如图1所示。

  

  实际上,我们在以往的多个网络中,都已经使用过标记,只不过标记的重要程度不同而已。我们很容易想起,在ATM网中,使用VPI/VCI作为标记;而在FR中,采用DLCI作为网络的标记;而X.25网中的LCN及TDM的时隙,都可以看做是标记。

  那么,基于标准的标记交换应该包括哪些部分呢?

  从IETF的众多草案中可以看出,其组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 框架和结构 (Framework and Architecture),主要定义MPLS所涉及的范围、部件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 封装 (Encapsulation),定义在数据层面用来转发判断的包封装格式。

   ● “信令”协议 (Signaling Protocol),负责如何分配标记,以建立标记交换路径(LSP)。

   ● 流量设计 (Traffic Engineering),描述如何设计流量管理。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