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2004年光通信技术和市场发展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1795  更新时间:2007-2-13 17:34:02  文章录入:啊祖  责任编辑:啊祖

  远去的2003年对所有中国人来说都是不平凡的一年,2003年对相对于整个IT行业大环境的光通信产业来说同样是不平凡的一年。刚刚到来的2004光网络市场将会如何变化,城域网会有什么新技术、干线网的解决方案将会有什么新的动向?本文立足于2003年度的各个大型研讨会和展览以及运营商网络的状况,从技术和业务两个视角,展望了2004年城域网、干线网的网络建设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的发展。

  2004年光通信市场会如何?

  全球光网络产品的采购量已经连续3个季度上升,IDC和KMI等权威数据机构给出的信息都在表明光通信正在复苏!众所周知,大型的展会是行业兴衰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大型的展会我们可以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通信市场的状况,并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2003年著名的展览包括在2003年1月在日本举行的FOE2003,3月份在美国举行的OFC2003,同年6月在美国举行的Supercomm2003,10月在意大利举行的ECOC2003,当然也包括11月在北京举行的国际通信设备展,其中间插着专注于光网络的8月底举行的OptiNet以及11月份举行的APOC。

  从历次展会的参加人数和参展规模来看,整个光通信依然处在低潮,而中国的光通信业毫无疑问成为这个低潮中的亮点。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缺席了世界著名展览的国际大公司都无一例外的参加了在中国举行的北京国际通信展。但是对于光网络,很多大的可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国际通信巨头,却没有在2003年的北京通信展直接展出光网络设备,这种缺席对比于几乎遍布全馆的3G和业务演示,的确十分打击人们对光通信行业的信心!与之相反的是国内厂商面对光网络庞大的市场则倾力出击。以烽火通信为代表的光网络设备制造商却都在展览现场推出多款成熟的涵盖骨干、汇聚、接入的新产品和解决方案。相关的公司还别出心裁的将光网络产品“延伸”到一个高档的酒店里举行专场的特定展出的方式,以期达到最佳效果。由此可见,国内的设备制造商对于庞大的光通信市场十分的关注。

  再来看看中国最优秀的运营商之一中国电信的信息。根据中国电信技术部门的2003年最新统计,目前中国电信网络中国际数据占用带宽是语音带宽的6.6倍,省际网络中的数据占用带宽是语音带宽的10倍,在2003年整个业务流量对比于过去三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60%,因此,仅仅按最保守的年均增长100%考虑,五年以后的中国电信干线容量需求将是现在的32倍……再综合分析在2003年北京展不久前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对ASON、MSTP相关产品做过系列详细的测试和招标,以及本次北京通信展各个公司的表现所透露的信息,这使得我们不得不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这个反差:

  ITU-T近期对光通信领域相关标准的突破不多固然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技术源头原因之一,同时OptiNet和APOC等专业的光网络会展分流了部分人气也是一个现实,但更重要的是国内厂商已经成为国内光网络中低端市场上的绝对主角。这也恰恰说明了中国的光通信行业正在从炒作走向成熟,国外厂商在中国将逐步退出中低端市场领域的竞争。
 
因此在2004年,光通信依然处在相对于2001年高峰时期低潮期,但在数据业务以及3G对传送网的需求下,光通信依然会在蹒跚中逐步复苏,因此在2004年,城域光网络市场的竞争尤其会更加的激烈,我们会看到更多的二、三线厂商挑战国内光网络市场!

  网络承载的业务类型的变化

  作为电信网业务承载体的基础传送网光网络,目前承载的业务包括很多种。这其中包括以话音业务、视频图像和企业专线为代表的严格QoS保障的业务;以企业VPN、3G基站为代表的基于统计复用QoS保障的业务;以Internet接入、以IP专线、IP虚拟电话专网为代表的IP接入业务等等。

  同时,我们发现网络中承载的业务类型在悄然的发生着由量变到质变的变化。在中国最著名的运营商之一中国电信的网络中,国际数据带宽是语音带宽的6.6倍,省际网络的数据带宽已经是语音带宽的10倍。在如右图所示的中国联通的基础传送网络中,真正的G、C网所占用的带宽远远不及数据和企业电路出租。考虑到2004年部分运营商将在开始建设基于R99版本的3G实验网,因此在2004年的网络中承载的ATM业务以及STM-N业务所占据带宽比率更加明显。

  由于以ADSL为代表的接入网技术的成熟,运营商在2003年已经建设了规模的宽带接入网,这个趋势在2004年依然没有停止的迹象。大规模的接入网的带宽如何“上行”并和现有的城域传送网如何对接的问题开始引起关注。原接入网中如ADSL,上行接口所对接的网络主要依靠于数据设备的“光纤直连”模式,由于MSTP技术的成熟,“基于光纤直连”承载的业务将逐步割接到MSTP网络上来。因此,以ATM信元、IP包为代表的数据业务在网络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与此相对应的是,在2003年末期部分运营商的本地网、城域网的建设中以太网接口几乎占据了业务的90%。同时,运营界的相关专家预测在2004年的部分发达城市数据业务将占整个网络流量的50%以上。

  总之,随着宽带接入网的规模建设带来的上行业务流量的割接以及3G试验网的展开,在2004的网络中,在部分发达城市,数据业务将超过话音业务。

  城域网建设的变化

  MSTP网络承载的业务将逐步完成从TDM往数据业务演变。规模发展的数据业务对现有网络的改变将主要体现在网络容量、网络业务流向、网络提供的业务接口上。因此在现有由传统SDH设备所构建的网络上,急需精心规划以适应网络业务的变化所带来的需求。因此,在2004年,我们将会看到运营商在新建网络的同时也会加大已有网络的优化力度。

  首先,网络安全性的要求继续提高。作为整个网络的基础传送平台,随着网络中承载的业务种类和业务容量越来越多,光传送网的安全性因素越来越重要。运营商尤其是城域传送资源相对丰富的运营商在网络优化中会重点考虑如何避免重要的传送节点失效而带来的全网电路全阻的问题。
其次,由于数据业务本身以及数据业务的使用者——大客户的动态变化性,使得网络拓扑结构向网状网以及智能的动态网过渡。在网络边缘,业务多以汇聚为主,距离较短,节点之间的业务量很小,因此,可以保持现有的环形拓扑不变。而在网络的核心网,由于数据业务的特性,使得业务转发量大,业务分布更趋相邻型,因此可以考虑MESH网保护,以利于资源的最优调度。同时由于数据企业互联和电路租用客户的发展,OVPN的潜在需求量大,这个需求将会挖掘ASON市场的需求。ASON技术和设备使得光网络从一种静态的传送网变成一个动态的、智能的光网络,支持BOD、SLA、OVPN,并能够直接从光层提供各种业务。在2003年底已经有运营商开始使用该技术组建城域网,因此在2004年应该会看到更多运营商的跟踪此技术并逐步开展实验网。

  最后,网络模型各层的变化。在网络核心层,传送和业务趋向独立,作为ASON基础传送平台的高交叉容量设备开始切入并改造城域网的核心层;由于数据业务的发展,汇聚层也将逐步完成TDM汇聚层和数据汇聚层的裂变。由于接入层直接面对大客户,接入层设备体积更加小巧,传送和业务开展趋于融合。由于迷你型MSTP设备的成熟以及以PON为代表的FTTP技术的发展,光纤和带宽继续向用户延伸。因此,我们会看到在一定的程度上,接入网和接入层的界限在一些解决方案中逐步变的模糊。

  城域网技术和解决方案的变化

  MSTP毫无疑问是城域网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热点。MSTP技术和对应的解决方案经过近3年的演进发展很快,MSTP的功能和内涵也在不断的丰富着,在即将到来的2004年中我们将会发现RPROverSDH以及内嵌Martini的MPLS功能离我们越来越近。

  首先,MSTP技术和标准的变化。MSTP技术自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在改进,在完善更多的如RPROverSDH等对IP业务的承载和处理后,MSTP即将提供例如IMA接口等以适应3G传送网的要求。对于RPROver SDH以及内嵌Martini的MPLS 的改进主要是围绕这以太网传送和处理中如何保障QoS 和VLAN来完成的。这也就是现在业界讨论比较多的MSTP中的1.5层和2.5层的概念。内嵌Martini的MPLS是一种将Ethernet或Ethernet VLAN业务封装成VC通道,并将多个VC通道复用至一条隧道进行面向连接传送的技术,通过在具有相同目标MAC地址的多个VC在加上不同的MPLS标签,建立一条标记交换路径LSP来实现端到端QoS和用户业务隔离以及VLAN大于4096扩展的能力。虽然以上这些技术炙手可热,但由于RPR的国际标准尚没有规范,Martini的MPLS也是草案,对比于MSTP技术3年发展和运营商的跟进情况,因此我们可以判断在2004年设备制造商必定会大力研发和更新RPR、MPLS和MSTP的结合,所以,我们将会发现RPR Over SDH以及内嵌Martini的MPLS 功能虽然短期内不可能大规模商用,但他们离我们可是越来越近。

  其次,MSTP设备将具有更多的智能。目前业界广泛认为新一代的传送网=智能+多业务,由于在2004年ASON实验网的逐步开展,ASON的相关智能将逐步往MSTP上移植,同时GFP+LCAS在经过一年的磨练,其功能将更加适合城域网运营。对于UNI的接口以及接口互通上,则任重而道远。

  第三,解决方案将根据应用的不同而更加多元化。解决方案在秉承技术革命的同时,将完成更多的对小的细节的改进以更加适应城域网多业务性和解决方案的需求。在新一代的大接入容量、多光口MSTP产品入主城域网外,由于差异化的网络和3G对传送网带宽的需求,在2003年末期暂露身手的集成型和迷你型设备在2004年市场上会获得更多的应用。
以承载3G业务的传送网为例,3G对传送网的要求主要表现在网络容量和业务接口上。对于业务接口,3G传输网的目的是完成NodeB到RNC、RNC之间,RNC到MSC,MSC之间的业务接入和传送。所需求MSTP设备提供的接口将包括E1IMA口、STM-1接口,也有STM-4接口以及后继版本的ETH接口。对于解决网络容量瓶颈的问题,由于当前主要使用的边缘速率为155/622MMSTP在面对宽带业务的高速增长时显得力不从心,当前的2.5G MSTP设备虽然功能都能满足要求,但成本和体积却并不适合边缘网络的应用,因此以2.5G为代表的迷你设备将很好的满足3G的业务传送需求。这类产品能够同时支持3个STM-16的光方向,支持ATM接口、IMA接口以及ETH接口,在保障设备体积小,成本低,组网灵活的情况下,能够高效地支持包括3G在内各种宽带业务。

  第四,由于业务对带宽的需求变化,在部分网络骨干层会有大带宽的需求,在例如光纤资源紧张等情况下,城域DWDM会有小范围的突破。同时,随着以G.694和G.695为代表的CWDM相关标准的跟进,在城域范围内物理资源的受限的情况下,CWDM也会出现在电信网的汇聚层、分支链以及校园网中。由于目前整个电信网络的业务调度颗粒还是基于VC4,外加MSTP技术的快速发展,因此从整体来看,CWDM和城域DWDM在2004年,依然只能作为MSTP解决方案的有力补充。

  最后,由于城域网的逐步复杂,所使用设备的繁多,所承载业务的多元化,网络级网管将从干线网、本地网逐渐步入城域网。如同前文所描述,由于数据企业互联和电路租用客户的发展,OVPN的潜在需求量大,这个需求将会大力促进ASON市场的需求;而ASON智能实现方式在网络初期的最可能为集中智能,在复杂的城域网,集中智能最有效的实施者为网络级网管。因此,在2004年,我们会看到数据业务、OVPN、ASON、NMS在城域网内互相促进,并将会在矛盾中获得共同的发展!

  干线网建设的变化

  在2004年,干线网的网络覆盖和现有网络波长扩容是主题。在2002-2003年中国5大运营商都建设了比较完善的国家干线网,其中多为32(40)×2.5G或者32(40)×10G的DWDM系统。随着原电信的南北分拆,新的电信和网通集团分别在北方和南方地区开始一级干线的建设,截止到2003年12月,中国电信已经基本建设完善覆盖全国的干线网络。中国网通集团在整合控股公司旗下的3家公司的资源的基础上,会继续完善在西北地区的干线网络建设。因此,在2004年,我们不会看到大规模的跨区域的新建DWDM干线网工程,而会继续看到著名的大运营商对干线网络的补网工程。由于DWDM在干线网带宽和业务透明性的巨大优势,DWDM在此领域依然“拔剑四顾心茫然”,但在其领域的竞争会更加白热化,性能、成本和服务主导最终的项目结果。

  对于业务开展良好的运营商而言,其干线资源已经开始变的紧张。以中国著名的运营商中国电信为例,目前骨干网中20多个路由利用率达到了96%,远远超过80%的过载标准。虽然中国电信的5期扩容刚刚开始,但6期扩容也迫在眉睫。由于带宽需求,单信道10G的波长容量在扩容波长中将比2.5G的单信道容量容量增加迅速。由于城域网带宽带来的需求,将使得在现有系统上的扩容将成为2004年的另外一个主题。
同时,光通信正从容量提升转向组网技术和端到端连接的光传送网演进。在2004年,干线网的大环分拆将成为干线网网络优化的启动点。在中国另一的著名的运营商中,其干线网络中的北环为,4701KM;西环为4072KM;南环为5153KM,最长的干线达到7000KM。这样跨多个地域长距离的环网,造成端到端时延过长,环网多点故障而导致的APS保护失效情况时有发生。因此现有的大环结构必须面临着网络优化并着手对现在的干线进行大环分拆为若干个小环。

  拆环后必然面对这环间业务调度问题。“OOO”的交叉方式已经基本被业界所遗忘,“OEO”由于现有的业务类型和技术成熟度上成为最佳选择。OXC设备经过两年的考验已经基本成熟,但缺乏智能;ASON具有很强的智能但缺乏成熟性。虽然AT&T、沃达丰以及3600Network等国外运营商将ASON首先应用在干线中,而在中国,ASON则首先经过城域网的考验才会发展到干线网,才会逐步承担起环间业务调度的重任。

  干线网技术和解决方案的变化

  DWDM的技术尤其是大容量的LH/ULH技术发展很快。目前已经规模商用的烽火通信的1.6TDWDM设备的特性为例,系统支持C+L波段容量160×10Gb/sWDM信号的传送能力,波道间隔为50GHz,波道速率10.7Gb/s。通过超强FEC配合拉曼放大、适当的线路编码技术以及精确的色散补偿系统,可以实现系统的超长距离(大于3000KM)无误码的传送。

  在ULHDWDM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主要有RZ编码、分布式拉曼放大以及SFEC技术以及色散补偿技术。以烽火通信为例,国内厂商在此领域做出有效的探索。目前在863验收的ULH研发项目中,国内厂商的科学家们创造了国内多个第一:如国内首次成功在实际光纤传输3040km的C+L波段10Gb/s信号,首次将C+L宽带拉曼光纤放大器应用于ULH系统。

  由于采用RZ编码调制格式比NRZ(非归零码)格式更有利于超长距离传输。在863的成果验收中,发送采用CS-RZ码、具有符合G.709的TxOTU,结果表明,传输后OSNR大于15dB,Q值大于4.29dB,光通道代价小于4.5dB。这是国内首次成功实现在实际光纤的10Gb/sCS-RZ码传输3040km,为我国的ULH系统的应用CS-RZ码提供了系统的性能、指标、参数等实验依据。同时,FEC(前向纠错)技术或超强的FEC技术必不可少,增强型的带外FEC可提高10DB的灵敏度。

  对于ULHDWDM系统,光纤非线性效应的影响非常显著。由于干线中G.652光纤比较普遍,在此系统中,主要考虑SPM(自相位调制)和XPM(相邻信道交叉相位调制)考虑非线性效应后,需要重新考虑光信噪比。由于信号的传输受诸多物理因素的限制,不能一味追求高OSNR。

  在2004年,ULH的关键技术将会更加的成熟。也许超过3000KM的系统在中国依然不会得到规模商用,但ULH延伸的相关核心技术将逐步改造并优化我们现有的DWDM系统。

  对于OADM,由于大环分拆优化工程使得直通波中继跨距减小,因此OADM除了在城域网中有应用外,还可以应用在一级干线的中非省会城市节点。考虑到干线网络的扩容,此时OADM必须具有可升级以及波长可灵活上下的能力。

  以GE为代表的多业务接口,以T-MUX为代表的OTU,以25M监控信道传送时钟信号、动态增益均衡等技术和功能,在2004年会更加完善并得到更多的应用。由于前文对业务的分析以及网络扩容变化分析的原因,在2004这些功能和性能也会不断的扩大的应用中逐步完善和强大。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