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路由器的发展过程及趋势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采集 点击数6891 更新时间:2009-8-26 8:43:48 文章录入:lishu 责任编辑:lishu | |
|
|
目前,路由器主要有三种发展趋势:一是越来越多的功能以硬件方式来实现,具体表现为ASIC芯片使用得越来越广泛;二是放弃使用共享总线,而使用交换背板,即开始普遍采用交换式路由技术;三是并行处理技术在路由器中运行,极大地提高了路由器的路由处理能力和速度。 下面是路由器的总体发展过程: ·第一代单总线单CPU结构路由器 最初的路由器采用了传统计算机体系结构,包括共享中央总线、中央CPU、内存及 挂在共享总线上的多个网络物理接口。如Cisco2501路由器就是第一代路由器的典型代表,其中CPU是Motorola的68302处理器,具有一个AUI以太网接口和两个广域网接口。 中央CPU完成除所有物理接口之外的其他所有功能,数据包从一个物理接口接收进 来,经总线送到中央CPU中做到转发决定处理,然后又经总线送到另一个物理接口发送 出去。这种单总线单CPU的主要局限是处理速度慢,一个CPU完成所有的任务,从而限制了系统的吞吐量。另外,系统容错性也不好,CPU若出现故障容易导致系统完全瘫痪 。但该结构的优点是系统价格低。目前的边缘路由器基本上都是这种结构。 ·第二代单总线主从CPU结构路由器 采用主从两个CPU代替了原来仅一个CPU结构,因而较大地降低了CPU的负荷,提高 了处理速度。第二代路由器的两个CPU为非对称主从式关系结构,其中一个CPU负责通 信链路层的协议处理,另一个CPU则作为主CPU负责网络层以上的处理,主要包括转发决 定、路由算法和配置控制等计算工作。 总体上来说,第二代体系结构实际上是第一代体系结构的简单延伸,对系统的容错性能没 有多大提高,速度的提高也非常有限。像这种单总线主从CPU结构的典型设备有3Com公 司的NetBuilder2路由器等。 ·第三代单总线对称式多CPU结构路由器 第三代路由器可以说改善了在第二代体系结构中主要限制,因为它开始采用了简单 的并行处理技术,即做到在每个接口处都有一个独立CPU,专门单独负责接收和发送本 接口数据包,管理接收发送队列、查询路由表做到出转发决定等。而主控CPU仅完成路 由器配置控制管理等非实时功能。 这种体系结构的优点是本地转发/过滤数据包的决定由每个接口处理的专用CPU来完 成,对数据包的处理被分散到每块接口卡上。第三代路由器的主要代表有北电的Bay BCN系列,其中大部分接口CPU采用的是性能并不算高的Motorola 60MHz的MC68060或 33MHz的MC68040。 ·第四代多总线多CPU结构路由器 第四代路由器至少包括三类以上总线和三类以上CPU。显然,这种路由器的结构非常 复杂,性能和功能也非常强大。这完全可以从该类路由器的典型之作Cisco7000系列中看 出。在Cisco7000中共有3类CPU和3条总线,分别是接口CPU、交换CPU、路由CPU、CxBUS 、dBUS、SxBUS。 ·第五代共享内存式结构路由器 在共享存储器结构路由器中,使用了大量的高速RAM来存储输入数据,并可实现向输 出端的转发。在这种体系结构中,由于数据首先从输入端口存入共享存储器,再从共享 存储器结构路由器的交换带宽主要由存储器的带宽决定。为了提高带宽,必须增大存储 器的带宽,并采用较多存储模块。 显然,当规模较小时,这类结构还比较容易实现,但当系统升级扩展时,设备所需 要的连线将会大量增加,控制也会变得越来越复杂。这种结构不适应向更高水平发展。 ·第六代交叉开关体系结构路由器 与共享内存式结构路由器相比,基于交叉开关设计则有更好的可扩展性能,并且省 去了控制大量存储模块的复杂性和高成本。在交叉开关体系结构路由器中,数据直接从 输入端经过交叉开关流向输出端。它采用交叉开关结构替代共享总线,这样就允许多个 数据包同时通过不同的线路进行传送,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使得系统性能 得到了显著提高。系统的最终交换带宽仅取决于中央交叉阵列和各模块的能力,而不是 取决于互连线自身。就目前来看,这种方案是高速核心路由器的最佳方案。 新一代路由器普遍采用交换方法来充分利用公共通信链路设备,不但有效地提高 了整个链路的利用率,其交换还为各结点间通信的并行传输提供了可能性,这类路由 器也就是具有交换功能的路由器。一个性能和功能优秀的路由器,不但要有科学的路由计算法则,有足够的传输带宽和高速率,还要有较强的信息流量控制能力。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